为什么有些国家禁止DEX?未来会放开吗?

部分国家禁止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主要出于维护金融主权、防范非法活动、保护投资者及确保金融系统稳定的综合考量。这些国家担忧DEX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性可能被用于洗钱、逃税、资助恐怖主义,同时挑战传统资本管制和税收征管体系。未来短期内,全球对DEX的监管大概率持续收紧,但中长期随着合规技术成熟与国际监管协作深化,部分国家可能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逐步放开,实现“有限度的合规化”。

image.png

一、禁止DEX的核心动因:金融安全与监管主权的博弈

DEX作为基于区块链的点对点交易平台(如Uniswap、SushiSwap),其“去中介化”特性与传统金融监管框架存在根本冲突,这构成了各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核心逻辑。

1. 反洗钱与反恐融资漏洞

DEX普遍缺乏中心化机构主导的KYC(了解你的客户)流程,用户可通过匿名钱包直接交易,这为非法资金流动提供了天然屏障。中国央行明确指出,加密货币相关业务“未经批准进行公众融资”,其匿名性可能成为洗钱工具(Investopedia, 2025)。日本虽允许合规加密交易,但要求交易所必须注册并履行AML/CFT(反洗钱/反恐融资)义务,而DEX的技术架构几乎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导致实际操作中准入门槛极高。

2. 投资者保护机制的缺失

传统金融市场依赖中心化机构审核交易标的、监控异常行为,而DEX的“代码即规则”模式难以过滤诈骗项目。美国SEC多次强调,部分DEX上的代币交易可能涉及“未经注册的证券发行”,投资者缺乏维权渠道(Investopedia, 2025)。这种监管空白使DEX成为虚假项目和庞氏骗局的温床,加剧了投资者权益受损风险。

3. 税收征管与资本管制挑战

加密货币的匿名交易特性直接冲击税收体系。澳大利亚将加密货币视为应税资产,要求交易平台与金融情报机构AUSTRAC共享用户数据,但DEX的去中心化架构使得资本利得税追踪几乎不可能。对于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如中国),DEX还可能成为资本外逃的渠道——2021年中国全面禁止加密交易,核心目的之一便是维护人民币主权和防止资本外流(Investopedia, 2025)。

4. 系统性金融风险隐忧

DEX的跨境特性可能绕过传统金融监管,引发连锁风险。英国2023年将加密资产纳入金融监管框架,但未明确涵盖DEX,反映出政策对其“去中心化”带来的监管滞后性。美联储2025年警告,加密货币若与传统金融体系过度交织,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的传导节点(Forbes, 2025),这进一步强化了各国对DEX的警惕。

二、全球监管图景:从全面禁止到审慎开放的分化

不同国家基于自身金融体系特点和风险偏好,对DEX采取了差异化监管策略,形成了“禁止—限制—有条件许可—审慎开放”的光谱。

严格禁止派以中国为代表,自2021年起全面禁止加密货币交易及挖矿,通过行政手段切断DEX的本土访问渠道,核心目标是维护主权货币地位和资本管制。严格限制派如美国,SEC主张DEX需注册为证券交易所,2025年《天才法案》进一步推动监管框架细化,试图将去中心化平台纳入传统金融监管范畴。

逐步纳入监管派以欧盟为典型,MiCA法案(2024年生效)要求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透明化交易信息,间接限制DEX的匿名性。日本则采取“有条件许可”模式,要求DEX向金融厅(FSA)注册并履行AML/CFT义务,但技术上的合规难度使实际获批案例极少。审慎开放派如新加坡,金管局(MAS)允许DEX在《支付服务法》框架下运营,但禁止向公众进行广告推广,平衡创新与风险。

三、未来政策走向:短期收紧与长期技术适配的平衡

DEX的监管政策未来将呈现“短期趋严、中长期分层开放”的特征,技术突破与国际协作将成为关键变量。

短期(2025-2026年):监管收紧为主流

各国将优先填补监管空白。美国正推动立法要求DEX实施“链上KYC”,即通过区块链分析技术追踪用户身份,但这一要求面临“去中心化本质是否允许身份验证”的技术争议(Yahoo Finance, 2025)。欧盟在MiCA法案过渡期内,各国可能出台细则,要求DEX对接中心化节点以满足交易记录保存要求,进一步削弱其匿名性。中国等全面禁止国家短期内政策松动可能性极低,除非全球监管框架发生根本性转变。

中长期(2027年后):技术驱动下的分层监管

随着零知识证明(ZKP)等技术成熟,DEX有望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满足监管要求——ZKP可在不暴露交易细节的前提下验证用户身份合规性,这可能成为政策松动的技术基础。部分国家可能试点“监管沙盒”模式,如南非正在推进的“受监管DeFi沙盒”,允许符合条件的DEX在可控环境中测试合规方案。此外,G20正讨论跨境加密监管标准,减少监管套利空间,为DEX的国际化运营创造条件。

关键变量:市场力量与宏观风险的博弈

若比特币ETF持续扩容、机构资金加速入场,加密货币的主流化可能倒逼监管灵活性。反之,若美联储等央行持续警告加密货币对金融稳定的冲击(Forbes, 2025),政策可能进一步趋严。这种“创新-风险”的动态平衡,将决定DEX监管开放的节奏。

四、结论:平衡监管与创新的漫长征程

部分国家禁止DEX是金融监管体系对去中心化技术的适应性反应,核心目标是维护金融主权、防范非法活动与保护投资者。短期内,各国将通过立法和技术手段强化监管,DEX的生存空间可能进一步收窄。但中长期看,技术突破(如ZKP)与国际协作(如G20监管标准)将为DEX创造合规路径。完全放开需等待全球监管框架统一及技术成熟,预计2030年前后,部分金融开放度较高的国家可能试点“持牌DEX”模式,实现创新与风险的可控平衡。对于用户和从业者而言,密切关注监管科技(RegTech)发展与国际政策动态,将是把握未来机遇的关键。

你可能还会对下面的内容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