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交易所上币表现报告:DEX首发竟媲美中型CEX

2024年,加密货币交易所的上币竞争愈发激烈。我们深入分析了9家主流中心化交易所(CEX)及120多家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3000多起代币上线事件,试图揭示背后的市场规律与真实表现。

研究发现,不同规模的交易所在上币策略上存在明显差异。大型交易所更倾向于上线高市值项目(FDV超过5亿美元),而中小型交易所则专注于30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此外,上币活动与比特币价格走势高度相关,牛市期间上币量显著增加,熊市则明显减少。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DEX上线的代币表现甚至能与部分中型CEX相媲美。数据显示,FDV超过3000万美元的代币若选择在DEX首发,其价格和交易量表现不亚于在多数中型CEX上线。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认知,也为项目方提供了新的上币策略思路。

通过数据对比,我们还发现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交易所之间存在微妙的竞争关系。CEX在流动性和用户基础上仍占优势,但DEX正凭借其灵活性和低门槛逐渐崭露头角。究竟哪种平台更适合项目首发?数据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交易所上币哪家强?先看这五大发现!

大型交易所偏爱5亿+FDV项目,小型交易所专注3000万以下项目

中心化交易所的上币策略存在明显分化。大型交易所如币某安倾向于选择高市值项目,FDV超过5亿美元的项目占其上线活动的主要部分。相比之下,上线频率较高的中型交易所,如MEXC,更专注于FDV低于3000万美元的代币。MEXC在这一类别中占据了70%的上线活动,显示出其明确的差异化定位。

牛市上线量激增,但大项目对市场情绪更敏感

上币活动与比特币价格走势高度相关。在牛市期间,如2月至3月和8月至12月,上币事件数量显著增加。然而,不同FDV等级的项目对市场情绪的反应不同。大型FDV项目(超过5亿美元)对市场变化最为敏感,其上线数量在牛市中迅速攀升,但在市场低迷时收缩也最为明显。

出现“微笑曲线”现象:币某安和MEXC表现亮眼,Bybit和Bitget承压

从价格表现来看,呈现出独特的“微笑曲线”模式。位于曲线两端的交易所——即平均上线FDV最高(如币某安)和最低(如MEXC)的平台,其上线的代币在30天后均实现了正向价格变化。而中型交易所如Bybit和Bitget则表现不佳,平均价格下跌约10%,处于曲线中间的不利位置。

Upbit交易量惊人,OKX在中型项目表现突出

交易量方面,币某安在新上线代币的交易量上保持领先,但Upbit的表现令人瞩目——其前24小时交易量几乎与币某安持平。OKX在特定FDV等级中表现突出,特别是在3000万至1亿美元的中型项目上,交易量显著领先于其他交易所。

DEX首发项目竟能媲美中型CEX

令人惊讶的是,选择在DEX首发的项目表现可与中型CEX相媲美。FDV超过3000万美元的代币若首发在DEX,其价格表现在第2天到第7天和第30天的变化优于5家中型CEX中的4家。同时,这些代币在前30天的交易量也与KuCoin、Gate和MEXC等中型CEX相当甚至更高,显示出DEX作为首发平台的竞争力。

上币时间线揭秘:牛市和熊市如何影响上线节奏?

数据显示,交易所的上币节奏与比特币价格走势高度相关。在牛市期间,尤其是2月至3月和8月至12月,上币事件数量显著增加;而在市场低迷期,上币活动则明显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4月出现了一个反常现象:尽管比特币价格出现回调,但上币事件数量仍在攀升。不过,这一时期的交易量却低于30天平均水平,表明在市场平静期过度上币可能会稀释新上市代币的流动性。

韩国交易所Upbit和Bithumb展现出独特的运作模式。它们主要专注于次要上币,即代币在其他平台首发后才上线,这使得它们的首要上币可能并非真正的首次上市。

不同FDV层级的项目对市场波动的敏感度也存在差异。市值超过5亿美元的大型FDV项目最容易受到市场情绪变化的影响:在2-3月的反弹期间,其上币事件快速增加,4月甚至超出预期,但在9月新一轮反弹到来前一直处于收缩状态。相比之下,市值低于3000万美元的小型FDV项目虽然也在牛市期间跟随整体上币势头,但在6-9月等时期反而占据了更大的上币份额,表现出更强的抗波动性。

价格表现大比拼:为什么币某安和MEXC能笑到最后?

“微笑曲线”现象解析:极端FDV项目表现优于中间层

数据显示,各交易所的价格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微笑曲线”特征。位于曲线两端的交易所——即平均上市FDV最高的币某安和最低的MEXC——均录得正向价格变化,而中间层的交易所如Bybit和Bitget则表现不佳。这一现象说明,市场对极端FDV项目的接受度更高,无论是高估值巨头还是低估值潜力项目,都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30天后币某安项目平均上涨,而Bybit和Bitget下跌超10%

具体来看,币某安上线的代币在30天后平均实现价格上涨,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Bybit和Bitget上线的代币同期平均下跌超过10%,凸显出中型交易所在价格支撑方面的不足。从7天表现来看,币某安上线项目上涨约3%,MEXC基本持平,而中间层交易所普遍跌幅较大。

小型FDV项目上演逆袭剧本:7天下跌但30天强势反弹

按FDV等级分析,小型项目(FDV≤3000万美元)展现出独特的逆袭特征:上线7天后价格普遍下跌,但到第30天时却强势反弹,反弹幅度在四个FDV等级中最为显著。相比之下,中型FDV项目(1亿-5亿美元)表现最为疲软,7天下跌2%后,30天跌幅进一步扩大至11%以上。

市场情绪决定表现:牛市期间普遍积极,熊市全面低迷

从时间维度观察,价格表现与市场情绪高度相关。在比特币牛市期间(如2月、10月和11月),各交易所上线代币普遍呈现中性或积极表现;而在熊市期间,则全面表现低迷。值得注意的是,小型FDV代币展现出较强的抗跌性,在多数月份中其30天价格表现均优于中型FDV代币。

交易量争霸赛:谁才是真正的流量之王?

在交易量方面,币某安稳坐头把交椅,成为新上线代币交易量最大的平台。紧随其后的是韩国交易所Upbit和OKX,其中Upbit的前24小时交易量表现尤为突出,几乎与币某安持平,但30天交易量回落至与OKX相当的水平。

中型交易所中,Bybit表现亮眼,其交易量在各个FDV层级分布均衡,无论是前24小时还是30天内的交易量都保持稳定。而其他中型交易所的交易量通常集中在中等级别FDV代币上。

交易量与FDV等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数据显示,FDV超过5亿美元的大型项目,其前24小时交易量是FDV最小级别项目的60倍,30天交易量也达到25倍之多,说明高估值项目更易吸引市场资金关注。

一个值得注意的特殊现象是,OKX在3000万至1亿美元FDV级别的中型项目中表现突出,交易量显著领先于其他交易所,显示出其在该细分市场的独特优势。

DEX和CEX谁更香?独家首发的秘密数据大起底!

DEX首发项目竟能匹敌中型CEX:价格表现完胜4家中型交易所

数据显示,完全稀释估值(FDV)超过3000万美元的代币若选择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首发,其表现与在中型中心化交易所(CEX)首发相当。从价格表现来看,DEX首发代币在第2天到第7天和第30天的变化率均优于五家中型CEX中的四家。此外,DEX首发代币在前30天的交易量也与KuCoin、Gate和MEXC等中型CEX处于相似或更高水平。

首发DEX项目16%后续登陆CEX,但仅2%能上三大所

在2024年下半年抽样的DEX首发代币中,约16%的代币后续成功登陆CEX,但其中多数仅上线中型交易所。值得注意的是,只有2%的DEX首发代币最终登陆Binance、OKX或Upbit等头部交易所。这一数据表明,尽管DEX首发为代币提供了进入CEX的通道,但进入顶级交易所的门槛依然较高。

长尾效应显现:DEX更适合主流吸引力不足的项目

DEX首发策略尤其适合那些主流吸引力有限的长尾代币。这类项目通常采用更去中心化的启动方式,仅通过DEX提供初始流动性,并可能推迟甚至放弃CEX上线。数据显示,采用纯DEX启动策略的项目在2024年第四季度显著增加,占比从第三季度的不足20%上升至30%以上。

时间窗口验证:DEX首发后30天才上线CEX的生存策略

为确保比较的客观性,分析中将“DEX上币”定义为代币在去中心化交易所独家保持流动性至少30天。这一策略为项目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在链上建立价格发现和初始用户基础,再考虑是否进入CEX。从实际表现来看,这种“先DEX后CEX”的节奏,尤其适合FDV在3000万至5亿美元之间的中等规模项目。

首发策略多元化:项目方开始尝试纯DEX启动

2024年下半年,项目方的上币策略呈现显著多元化趋势。抽样数据显示,FDV在3000万至5亿美元之间的代币中,纯DEX首发占比在第四季度升至30%以上,较第三季度不足20%的比例大幅增长。这一策略尤其受到长尾项目的青睐,它们通过DEX首发验证市场反应,并保留后续CEX上线的可能性。尽管仅2%的DEX首发项目最终登陆三大所,但约16%的项目成功进入中型CEX,证明纯DEX启动已成为可行的替代方案。

韩国市场特殊性:Upbit主导的本土化生态

韩国交易所展现出独特的市场生态,尤其以Upbit为代表。其交易量表现异常突出:前24小时交易量常与币某安持平,尽管30天数据回落至OKX水平。Upbit和Bithumb主要专注于次要上币,且本土化策略显著——优先支持符合韩国用户偏好的项目,形成相对封闭但高活跃度的交易环境。这一特殊性使得韩国市场在全球上币格局中占据独立地位,外部项目需适应其本土化规则才能获得流动性支持。

FDV分级策略持续分化:头部和长尾项目将获得差异化服务

交易所的上币策略正沿FDV分级持续分化。头部交易所如币某安专注5亿美元以上高FDV项目,提供大规模流动性支持;而中型交易所如Bybit、KuCoin则均衡覆盖各层级,尤其在3000万至5亿美元区间表现活跃;MEXC等平台则聚焦3000万美元以下长尾项目,占据该类别70%的上线活动。这种分级服务模式预计将持续深化:高FDV项目获得品牌溢价和稳定流动性,长尾项目则通过专注型平台实现快速启动和社区验证,中间层项目需面对更激烈的竞争和表现压力。

你可能还会对下面的内容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